分类列表
分类列表
老师深夜改课件时 发现了招生的秘密武器
- 时间:3周前
- 浏览:12次
为什么隔壁培训机构的课件总能吸引家长疯狂转发?
上个月路过小区培育机构,发现王老师的书法课课件被家长拍下来发到业主群,两天招满春季班。偷偷对比自家课件——满屏的"握笔姿势分解图",人家却是"七岁孩子笔下的《兰亭序》成长日记"。原来好课件自己会说话,差的课件只会念经。
课件内容非得堆砌学识点吗?
痛点: 多数新手老师做课件像编教材,目录、学识点、练习题排得密密麻麻。去年某编程机构用传统课件招生,转化率不到5%,改成"8岁孩子给妈妈编生日提醒程序"的故事课件后,试听转化率飙到32%。
解法: 用电影剧本架构做课件
- 开场悬念:第一页放学生作品对比图,标题"三个月从火柴人到动态表情包"
- 过程冲突:插入学生编程卡壳时的草稿纸照片
- 成果展示:结课作品做成二维码,扫码体验学生开发的简易游戏
设计课件就是选模板?错!
常见误区: 觉得套用现成模板省事,结局所有机构课件长得像多胞胎。
革新方案: 把课件变成可拆盲盒
- 视觉锤:数学课件用乐高积木建模,每页藏一块拼图,集齐可兑换实体模型
- 听觉锚:英语课件每单元设置专属音效,学生可扫码下载**
- 触觉彩蛋:物理课件附带摩擦力测试卡,需用不一样材质在屏幕上滑动
某少儿科学机构在课件里埋"寻找消失的牛顿"互动游戏,家长群转发量是普通课件3倍。
互动设计=加几个拣选题?太天真!
传统做法: 课件末尾放5道测试题,学生做完就跑。
高阶玩法: 让课件变成社交货币
互动类型 | 具体操作 | 传播效果 |
---|---|---|
成长树体系 | 每完成章节点亮一片树叶,生成专属成长海报 | 家长晒图率增强65% |
错题博物馆 | 把典型错题做成趣味展品,扫码可写解说词 | 复习完成率翻倍 |
时空胶囊 | 学期初写目的存胶囊,结课时自动推送对比视频 | 续费率增强40% |
广州某作文机构在课件里设置"漂流本"功能,学生作文可被下届学员续写,组成跨届作品集。
课件测试就是检查错误字?大错特错!
核心步骤:
- 五感测试法
- 视觉:投影到教室白板看色彩是不是失真
- 听觉:戴着耳机的老教师能否听清配音
- 触觉:手指粗的男孩能否准确点击按钮
- 失控测试
- 故意火速翻页看动画会不会卡顿
- 在课件第15页突然断网看能否本地运行
- 反向测试
- 让调皮学生乱点所有按钮,看会不会出现程序崩溃
- 用老年机扫码看H5页面能否正常加载
去年杭州某机构因未做触控测试,公开课现场平板集体失灵,损失23个潜在订单。
个人实战心得
做了五年课程研发,发现课件最大的价值不在课堂,在家长的朋友圈。最近帮美术机构改造课件,要求每页都能截出ins风美图,结局续费季老生带新生比重从17%涨到49%。更意外的是,有家长把孩子的插画课件页做成手机壳,这不就是行走的广告牌?
下个月准备尝试"动态数据可视化课件",学生进步曲线实时生成星空图,结课时打印成银河系贺卡。培育就该有这种浪漫的仪式感,你说是不是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