良品铺子的微信软文为什么让人停不下滑动的手指?

  • 时间:2个月前
  • 浏览:28次

「为什么刷着刷着朋友圈,我的购物车就多了两箱坚果?」上周闺蜜小林向我吐槽,"明明只是看篇零食推荐,结局读完就不由得扫码下单了。"这话让我想起良品铺子的真实案例——他们的微信推文转化率常年维持在行业前三,单日订单量最高突破14000单。


一、情感共鸣:把零食写成生活剧本

你可能觉得零食推文就该大谈特谈"精选原料""匠心工艺",但良品铺子偏不。他们去年爆火的《妈妈藏在书包里的秘密》就是个典型:利用讲述单亲妈妈每天在孩子书包夹层放颗坚果的故事,把夏威夷果变成了"爱的能量站"。这种写法就像网页4说的,用90%生活场景包裹10%商品消息。

有次我请就他们进行采访的内容总监,他打了个比方:"我们不是在卖零食,是在帮网民编写生活剧本。"比如说春节推文《年货失踪之谜》,利用家族微信群抢红包的剧情,自然植入坚果礼盒的多人拼单功能,结局带动拼团量暴增150%。


二、学识渗透:让人边吃边涨姿势

别家还在用"买三送一"的促销套路时,良品铺子已经玩起学识营销。去年夏天的《暴雨天必备零食清单》就是个教科书案例:

  1. 湿度与口感:揭秘梅雨天为何要吃低水分肉脯
  2. 情绪调节:推荐含镁元素的南瓜籽缓解焦虑
  3. 应急储备:介绍压缩饼干的热量换算公式

这篇推文被300多个家室群转发,评论区最热留言是:"本来只想买包话梅,结局学了三个生活技巧"。这种操作验证了网页5的观点——现代潜在顾客更愿意为学识附加值买单。


三、互动魔法:让受众成为故事主角

良品铺子最绝的招数,是把你我这样的普通人写成推文主角。去年中秋的《月光快递员》征集活动就是典型:

  • 第一步:邀请网民上传与家人的零食故事
  • 第二步:选中50个故事改编成方言版有声剧
  • 第三步:将故事主人公照片印在定制礼盒

有位武汉阿姨收到印着自家阳台照片的月饼盒,激动地拍了十几条抖音视频。这种介入感设计,比网页3说的单纯发优惠券高明得多——毕竟谁能拒绝自己当主角的机会呢?


四、时间陷阱:掐着你的生物钟推送

仔细观察会发现,良品铺子的推文总在特定时间出现:

  • 早上8点:《通勤包必备小零嘴》
  • 下午3点:《办公室续命神器清单》
  • 晚上10点:《深夜食堂稳妥进食指南》

这不是巧合。依循网页4的调查数据,微信网民下午5点活跃度最高。所以他们把重磅活动都安排在16:50推送,正好卡在上班族摸鱼等下班的时间段。有次我亲眼看见同事在17:01分抢到了限时秒杀,兴奋得差点打翻咖啡。


五、视觉心机:文字里藏着眼球磁铁

别被他们接地气的文字骗了,良品铺子的视觉设计藏着大学问:

  1. 段落空白:每3行必空一行,防止阅读疲劳
  2. 重点加粗:用颜**分商品卖点和情感共鸣点
  3. 动图节奏:商品图后紧随生活场景动图,组成开销暗示

最经典的是《追剧零食红黑榜》这篇,用综艺节目式的"淘汰"动图演示零食搭配,结局页面停留时长比平均高出2.3倍。这种设计印证了网页6的观点——碎片化阅读时代,视觉引导比文字更为重要。


最近看到个有趣数据:良品铺子的铁粉中有23%会收藏推文当生活指南,而不只是为了购物。这让我想起他们运营总监说的那句话:"好的新闻推广平台应该像邻居家的菜香——闻着诱人,看着亲切,尝过就成常客。"下次你再看到他们的推文,不妨留意下那些藏在字里行间的生活热度,或许就可以明白,为什么我们明明知道是广告,却依然不由得看完,乃至转发给在乎的人。

良品铺子的微信软文为什么让人停不下滑动的手指? 营销学院

Copyright Your WebSite.Some Rights Reserved.|浙ICP备2023008693号-15|Theme by Cn+网络, Soft by ZBlogPH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