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列表
分类列表
董宇辉卖玉米的软文为什么让人哭着下单?
- 时间:3天前
- 浏览:7次
你说奇不奇怪?有人卖玉米能把直播间变成大型哭包现场。新东方的董宇辉老师,愣是把一根普通玉米卖出了文艺复兴的架势。今天咱们就来拆解这价值百万的文案套路,保准你看完也能写出让人鼻子发酸的卖货文案!
回忆杀的正确打开方式
"为啥我写玉米只会说甜糯多汁,人家却能让人想起初恋?"
这症结估计困扰过不少文案新手。董老师的秘密在于——他卖的根本不是玉米,是每个人回不去的童年啊!你看这句:"那时候你头也不疼颈椎也不疼,爸妈身体硬朗,爷爷奶奶还在身边"。这哪是卖玉米?分明是给成年人开了台时光机。
新手必学的回忆三要素:
- 具体到脚趾头的细节:不是"夏天夜晚",而是"树叶沙沙作响,飞过两只不知名的鸟"
- 用动作代替形容词:别写"快乐玩耍",试试"把书包甩在凳子上,一溜烟跑出巷子"
- 今昔对比埋泪点:现在的失眠VS当年的倒头就睡,现在的体检报告VS当年的龙腾虎跃
五感联动的魔法
"写文案还需要动用鼻子耳朵?太玄乎了吧!"
你还别不信,董老师的玉米能闻到香味:"锅里煮着的玉米香气扑鼻,那口回甘像极了放学路上偷吃的第一口冰棍"。这就是五感写作法——眼睛看得到叶子的纹路,耳朵听得见蝉鸣,舌尖尝得到回甘,连夏夜的凉风都吹到了脸上。
感官描写的避坑指南:
嗅觉+味觉=食欲暴击(蒸玉米的蒸汽漫上玻璃窗)
听觉+触觉=场景还原(冰镇西瓜挨着胳膊的凉意)
避免假大空描述(非常好吃、特别香甜)
金句设计的隐藏公式
"最后那句'你不是想玉米,是想当年的自己',怎么想到的?"
这可是文案的点睛之笔!董老师的金句公式= 具体场景+情感转折+哲理升华。就像吃泡面要配火腿肠,好故事必须配个让人起鸡皮疙瘩的结尾。
三种万能金句模板:
类型 | 案例 | 适用商品 |
---|---|---|
时光机型 | "尝着玉米,突然懂了什么是乡愁" | 农商品、老字号 |
成长型 | "孩子吃的是玉米,妈妈吃的是回忆" | 母婴用品 |
哲学型 | "每一粒玉米都是大地的情书" | 高端食材 |
新手最容易踩的三大雷区
- 过度堆砌形容词(甜过初恋糯过糍粑香过香水...停!受众要吐了)
- 假情怀真尬吹(明明是大棚玉米非说是爷爷亲手种的)
- 忽视商品硬核参数(光顾着抒情不说保质期,等着退货吧)
有个做土特产的哥们儿,硬把董老师的文案原封不动套在自家苹果上,结局评论区炸锅:"我爷爷种的明明是梨树!" 看一看,这就是不求甚解的下场。
小编的私房练习法
你假若刚入行,建议先从"200字童年片段"练起。比如说写颗鸡蛋:
"记得校门口总有个奶奶卖茶叶蛋,铝锅咕嘟咕嘟冒着热气,她用报纸卷成漏斗,小心地包住烫手的蛋。那会儿五毛钱能暖整个晚自习,现在办公室的微波炉热三分钟,终究不是那个味道..."
看,这不就有那味儿了?
不过得提醒各位,别光顾着煽情忘了卖货。上次见个卖抽纸的学董老师,从宇宙大爆炸讲到人生哲学,最后受众记住黑洞忘了抽纸,你说亏不亏?
董宇辉的文案像面镜子,照见的哪是玉米,分明是每个人心里最柔软的那块地方。要我说啊,好的文案从来不是妙笔生花,而是能让人面朝屏幕发半天呆,然后默默点开购物链接。下次写文案前,先剥根玉米尝尝,说不定就能找到那把打开记忆的钥匙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