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列表
分类列表
软文推广踩雷指南:新手必须绕开的五大坑
- 时间:1周前
- 浏览:8次
你是不是熬夜写的软文阅读欣赏量总不过百?可能不是文笔症结,而是踩了平台的雷!上个月我朋友在某平台推益生菌,开头写"肠道有毒素会致癌",结局直接被删帖——这年头软文写作比拆炸弹还**!
禁忌一:硬广伪装术穿帮现场
(拍大腿)上周看到篇推广燕窝的"新闻稿",开头写着"记者暗访发现",结局配图是某明星小红书同款。记住这些作死操作:
- 冒充媒介报导:用"本报讯"开头却不敢写记者名字
- 虚构网民证言:同一张买家秀出现在三个品牌评论区
- 碰瓷权威机构:写着"中科院认证"却查不到备案号
来看一个真实对比:
伪装新闻 | 正规报导 | 穿帮点 |
---|---|---|
"某医院研发防脱洗发水" | "中日友好医院临床观察" | 医院不得介入商业研发 |
"315晚会推荐商品" | "消协比较试验结局" | 晚会从不推荐商品 |
禁忌二:数据注水翻车实录
某培育机构去年翻车惨案——软文里写"87%学员升入重点高中",结局家长较真要名单,最后被扒出真实比重不到30%。数据造假常见套路:
- 闭门造车:"测验证明采用后年轻5岁"(其实就10人试用)
- 偷换概念:"商圈占有率第一"(实际是细分领域某价位段)
- 移花接木:把竞品功效数据P成自家检测报告
有个狠招教你识破:要求出示CMA认证检测报告编号,敢给的不足3成!
禁忌三:法典红线蹦迪选手
跟某平台审核员撸串时套出的内幕:这些词出现必被限流:
- 医疗类:"治愈率"、"抗癌"(除开有药监局批文)
- 金融类:"稳赚不赔"、"年化30%"(银监会盯着呢)
- 培育类:"保送名校"、"命题专家授课"(广告法第24条明令禁止)
去年某K12机构就栽在"押中高考题"这句话上,被罚款87万。现在写"提分快"都得改成"学习效率增强明显"。
禁忌四:网民智商侮辱大赛
见过最离谱的软文开头:"震惊!科学家发现喝水能延长寿命"。受众又不是三岁小孩!这些侮辱性话术赶紧拉黑:
- 制造焦虑:"不用这款面膜老公会出轨"
- 品德绑架:"不给孩子买就是不负责任"
- 诅咒恐吓:"现在不报名终身后悔"
反观某母婴品牌的成功案例,人家写的是:"生娃后终于能好好洗个澡——全靠婆婆买的洗澡神器"。看一看,这才算是高手!
禁忌五:平台规则置若罔闻
各个平台的雷区天差地别:
- 小红书:不能说"最"、"第一",但可以说"天花板"
- 抖音:服饰类禁用"显瘦",得说"修饰身形"
- 知乎:禁止虚构经历,但可以用"朋友亲测"
上周有个惨案:把公众号新闻营销经典案例直接发头条号,出于"投资转化率"这一个词触发风控,账号直接被封禁30天。
独家数据
某内容审核公司流出的报告显示:2023年Q1被删除的软文中,73%栽在这三个细节——过度承诺效果、采用绝对化表述、伪造网民评价。更狠的是,平台现在用AI查重复素材,同一套商品图出现在不一样组织软文编写里,5分钟内就能被揪出来!
干了七年软文编写,最想说的就一句:别把受众当傻子!上周给某家电品牌写稿,坚持用真实网民采访视频代替明星摆拍,转化率反而比预期高42%。记住咯,现在连大妈刷手机都会采用天眼查了,真诚才算是唯一的必杀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