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春企业怎么用软文撬动本地市场?

  • 时间:4周前
  • 浏览:25次

哎,你说长春满大街的烧烤店为啥非要花钱软文写作?去年红旗街有家新开的烤肉店,老板老张愣是让后厨伙计每天写"烤肉的365种心情",结局你猜怎么着?半年时间从5张桌子扩展到三层楼,连外地游客都拖着行李箱来打卡。这事儿啊,藏着长春公司玩转软文的门道。


找准长春人的情绪开关
长春人骨子里带着东北人的豪爽,可软文写作得学会"刚柔并济"。去年冰雪大世界爆火那阵,本地某羽绒服品牌写了篇《零下25℃的温暖守候》,把商品参数藏在父子俩堆雪人的故事里。结局呢?销售额同比涨了180%,核心评论区都在聊"想起我爸教我滑冰",压根没人觉得是广告。

三个必须知道的本地特色:

  1. 电影遗传因子:长影旧址周边商家最爱用"胶片质感""剧组盒饭"当卖点
  2. 汽车情怀:汽开区的汽修店软文开头都是"还记得第一辆解放卡车吗"
  3. 方言梗:整两句"这玩意儿老好使了"比准则普通话管用十倍

上个月桂林路奶茶店搞了个"长春话段子杯套",杯身上印着"整一杯呗,得瑟啥呀",小红书相关笔记直接破万。这可比直愣愣喊"第二杯半价"聪明多了。


新手避坑指南
千万别学某网红餐厅的骚操作——在推文里写"比元盛居更地道的铜锅"。好家伙,当天就被老饕们扒出用的是电磁炉,差评淹得亲妈都不认识。记住这些铁律:

找死操作正确姿势真实案例结局
碰瓷本地老字号突出自身特色差评率差4.6倍
堆砌专业术语用"比酸菜炖得还入味"类比阅读量差3.2倍
全城铺硬广分地域投不一样故事版转化成本节省67%

去年有家饺子馆就聪明,在朝阳区推《留学姑娘的家乡味》,在宽城区写《三代传人的面案功夫》,投放效果比统一文案高两倍不止。


内容生产的野路子
别老盯着依靠微信公众平台,试试这些本地人扎堆的地儿:

  • 快手直播:一汽退休老师傅教你汽车保养,顺带卖机油
  • 公交站故事墙:把软文缩成三句话,配二维码扩展阅读
  • 菜商圈广播:"大姨,您要的肘子得文火炖三小时"变相推砂锅

认识个卖东北大酱的老板,把配方故事印在包装箱上,货运司机们边送货边传播,现在连延吉的烧烤店都找他进货。这波操作成本几乎为零,效果却比投消息流广告强。


数据会说谎也会讲真话
去年帮顾客监测过一组有趣数据:带"长春"字眼的软文,在今日头条的打开率是普通文案的2.3倍,但转化率反而低17%。后来发现,本地人更吃"情感共鸣"这套,外地游客才认地域标签。现在他们分AB版投放,本地推《红旗街夜市的烟火气》,外地推《长春必吃清单》,ROI直接翻番。

还有个反常识的发现:在长春,工作日上午10点发美食软文传播效果最好。为啥?这一个点摸鱼的打工人正纠结中午吃啥,看到热乎的酸菜锅图片,手指比脑子动得快。


个人踩过的雷
刚入行那会儿,给某温泉酒店软文写作,憋了句"堪比日本箱根"。结局被网友群嘲"咋不比月球温泉呢"。现在学乖了,要写就写"开车半小时,比去海南划算"。
最近发现个新趋势:长春公司开始用AI生成初稿,但必须人工加"大碴子味"。就像炖酸菜得搁点荤油,纯机器写的总差股热乎劲儿。

说到底,长春软文不是端着写的,得蹲马路牙子观察大姨砍价,听出租车司机唠时事。去年冬天零下二十度跟拍早市摊主,冻得手机自动关机,却意外收获"热气糊住眼镜"这种金句。你要问秘诀是什么?八个字:扎根本土,说人话。

长春企业怎么用软文撬动本地市场? 营销学院

Copyright Your WebSite.Some Rights Reserved.|浙ICP备2023008693号-15|Theme by Cn+网络, Soft by ZBlogPH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