靖江老字号为啥总上热搜?揭秘小城爆款制造术

  • 时间:3天前
  • 浏览:6次

你家的蟹黄汤包为啥在朋友圈火不起来?隔壁老王用同一笼包子,愣是靠篇软文卖出2000单。这事儿真不玄乎,靖江这座长江边的小城啊,早把新闻营销玩出花了。今儿咱就掰扯掰扯,怎么让靖江特产从巷子口火到热搜榜。


一、靖江软文凭啥自带流量?

去年文旅局的数据可太有意思了,带着"靖江"二字的推文,打开率比普通文案高38%。为啥?这地界儿天生就是故事篓子。长江第一渡的红色遗传因子,百年汤包的非遗手艺,连江滩上的芦苇都能编出三集连续剧。

举一个栗子,某老字号肉脯厂去年搞了篇《1936年的新加坡来信》,把祖上跟华侨学艺的往事写得跟谍战片似的。你猜怎么着?淘宝店凌晨三点还有人在下单,评论区清一色"为情怀买单"。


二、爆款文案范文三板斧

别被"软文"俩字唬住,说白了就是把广告藏进故事里。咱靖江商家最爱用这三招:

  1. 时间穿越法
    "清晨五点,季市老街的土灶升起第一缕烟"——开头就把人拽进画面里,比干巴巴说"百年工艺"强多了

  2. 五感轰炸术
    得让受众隔着屏幕闻到香味!"刚出笼的汤包在筷尖颤巍巍打转,蟹油循着褶子往下滴"——这谁顶得住?

  3. 反套路转折
    "二十年没涨价的马桥馄饨,终于撑不住了…"看到这儿心都揪起来,结局结尾是"老板决定开直播自救"——得,流量这不就来了?


三、平台拣选有门道

不是所有平台都适合靖江特产,咱得看人下菜碟:

平台适用商品内容套路案例
小红书香沙芋探店plog+土味教化"教你在家复刻靖江咸饭"
抖音滨江花海航拍+古风变装#穿汉服打卡万亩花海
公众号红色旅游深度人物故事《渡江老兵的口述史》
快手农家乐土灶做饭实录"跟着七婶学蒸老汁鸡"

去年"东线第一帆"纪念馆的推文就在知乎火了,把渡江战役的故事跟现代公司管理结合,愣是圈了一波公司培训的订单。


四、数据不说谎,这些坑别踩

跟五十家本地商家唠完,发现新手最爱栽这些跟头:

  • 死磕华丽词藻:"玉盘珍羞直万钱"不如"这芋头比栗子还香"
  • 贪多嚼不烂:一篇推文又想卖汤包又想推旅游,最后啥都没记住
  • 忽略本地梗:靖江人懂的"粯子粥情结",外地人可能一脸懵
  • 不会蹭热点:去年《狂飙》热播时,有商家把猪肉脯包装成"强哥同款手信",销售额翻三番

五、给文案加点"靖江味"

别光盯着商品参数,咱得掘地三尺找素材:

  1. 菜场蹲点法
    季市菜场刘婶的砍价绝技,比任何销售话术都管用

  2. 老物件讲故事
    泰和春的木质蒸笼用了一甲子,这就是活广告

  3. 方言来调味
    "鲜得眉毛掉下来"这种本地俚语,亲切度拉满

有个神来之笔——某民宿把《马可可游靖江》手账里的插画做成餐垫,客人吃完饭顺带把攻略揣走了。


搞了这么多年文案,算是摸出门道了:靖江的软文啊,得带着江水的潮气、灶台的烟火气。你看那汤包店老板,嘴上说着"不就是个包子嘛",手上麻利地给客人打包伴手礼。这傲娇劲儿,你品,你细品。下回写推文别急着掏手机查资料,先去西来镇吃碗八大碗,保准灵感咕嘟咕嘟往外冒。

靖江老字号为啥总上热搜?揭秘小城爆款制造术 营销学院

Copyright Your WebSite.Some Rights Reserved.|浙ICP备2023008693号-15|Theme by Cn+网络, Soft by ZBlogPHP